创新既决定着应对挑战的能力,也是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。
青海马铃薯育种技术在全国领先;春油菜“青杂7号”连续多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油菜主导品种;在人类低氧适应生理、高原病防治等医学领域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;盐湖提锂、锂电储能开发应用、水光互补发电技术,以及青藏铁路建设中攻克的高寒缺氧、多年冻土、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……
多年来,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青海、弥补发展短板、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。
“青海开展的连续7天全清洁能源供电测试,取得了圆满成功,对中国乃至全球能源转型都具有标志性意义。”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在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发言,将我省在青洽会期间实施的“绿电7日”实践,高调推介到了国际舞台。
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,是黄河、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,也是全国13大水电基地之一。这里日照充足,并有大面积戈壁,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。落实“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”的战略要求,成功实施国内首次也是国际上持续时间最长的“绿电7日”,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进程中,青海的这次实践无疑留下了重要足迹。
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,推进“四个千亿元”和“四个百亿元”产业发展要求,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,促进青海省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。重点围绕打造千亿元新材料、新能源产业集群和新材料、新能源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需求,安排部署重大科技专项,为光电材料产业链和多晶硅产业链条延伸、多元熔盐体系的开发和产业化以及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。
为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,我省积极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和“多证合一”改革,持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,广泛动员各类创新创业主体,聚集创新创业要素,优化金融服务,有效培育壮大市场主体。截至目前,全省累计登记注册市场主体35.2万户、注册资本9668.28亿元,同比增长14.39%、25.02%。
同时,抓住国家支持建设一批“双创”示范基地的机遇,不断加大对科技小巨人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,引导资金、技术、项目、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,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。目前,新认定科技型企业40家、高新技术企业22家、科技小巨人5家,充分发挥“四两拨千斤”的政策取向,为创业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