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1992年以深眼窝为母本,以高原三号为父本,通过有性杂交,于1998年选育而成。原代号为827(93-8-27),2001年12月14日青海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,现定名为青薯3号,品种合格证号为青种合字第0159号。
青薯3号突出创新点为:(1)淀粉含量高:淀粉含量高达19.5%。(2)产量水平高:在已推广种植大田平均亩产3000公斤左右,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20%—25%。(3)抗病性强:抗卷叶花叶病毒,抗环腐病、晚疫病、黑茎病。(4)农艺性状好:植株健壮,生长势强,茎秆粗壮,叶片大,叶色中等深浅,结薯集中,薯块大而无空心,芽眼较浅,表皮粗糙皮层厚,黄皮黄肉,耐贮藏。(5)品质优良:食味好,粗蛋白1.63%,Vc含量20.92mg/100g。(6)适应性广:适于西北地区各类生态区种植。
2002年获国家农作物“后补助”;2003年获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资助。
青薯3号幼苗直立、浅绿色,株丛繁茂,株形直立高大,生长势强。株高106.00厘米左右,茎粗1.35厘米左右,茎浅绿色。主茎数3.00个左右,分枝数4.00个左右,叶色较浅,中等大小,边缘平展,复叶椭圆形,排列中等紧密,聚伞花序,有7-8朵花,紫色,无天然果。薯块圆形,表皮粗糙,性状有椭圆和圆形。表皮黄色,薯肉黄色,致密度紧。芽眼中等,芽眼数6-8个,芽眉半月形,脐部中等,结薯集中,休眠期35天,耐贮藏。
青薯3号在水地种植产量2500.00—3000.00千克/亩;在半浅半脑地区种植产量2000.00—2500.00千克/亩。适宜于水地及中、低、高位山旱地种植。